欢迎光临~展威(烟台)国际物流有限公司
语言选择: 中文版 line  英文版

新闻中心

GB 6944-202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

解读点

图片《GB 6944-202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》(以下简称“新版标准”)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,替代2012年版(GB 6944-2012),是我国危险货物分类与命名的核心依据

其围绕“科学分类、精准管控、国际接轨”目标,结合最新科学研究、事故案例及国际规则(如联合国《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》TDG),系统规范了危险货物的分类逻辑、类别项别及品名编号规则,是危险货物运输、储存、生产、经营等全链条安全管理的基础工具。



以下从背景定位、核心内容、关键技术更新、实施要点四方面展开解读。

一、规范背景与定位

危险货物(又称危险物品)是指具有爆炸、易燃、毒害、腐蚀、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物质或物品,其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公共安全、生态环境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随着全球化学品种类激增(全球每年新增超1000万种)、新型危险物质(如纳米材料、基因编辑生物制品)涌现,以及联合国TDG、GHS(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)等国际规则的更新,旧版标准(2012版)在以下方面亟需修订:

  • 分类科学性不足部分危险特性(如环境危害、健康危害的具体阈值)定义模糊,新兴物质(如锂电池、生物柴油)分类依据缺失;
  • 国际衔接滞后与TDG 2023版、GHS第8修订版的分类术语、编码规则存在差异;
  • 应用场景扩展需覆盖“道路运输-铁路运输-水路运输-航空运输”全运输方式,以及“生产-储存-使用-废弃”全生命周期;
  • 监管需求升级需明确“例外数量”“有限数量”包装的危险货物分类标准,支撑“放管服”改革。

二、核心内容框架

新版标准以“危险特性为核心、科学数据为基础、国际规则为参考”,构建了“分类原则-类别项别-品名编号-例外规则”的完整体系,具体结构如下:

章节/附录 核心内容
总则 适用范围(所有危险货物)、基本原则(科学分类、动态调整、国际接轨)
术语和定义 定义“危险货物”“危险特性”“包装类别”“例外数量”等关键术语
分类原则 危险特性识别(物理、健康、环境危害)、分类流程(试验数据→危险类别→项别)
类别和项别 9大类(爆炸品、气体、易燃液体等)及细分项别(如气体分为易燃气体、非易燃无毒气体等)
品名编号规则 UN编号(联合国编号)与CN编号(中国编号)的对应关系、编码逻辑
例外规则 例外数量包装(EQ)、有限数量包装(LQ)的危险货物分类标准
附录 危险特性试验方法(如燃点测试、急性毒性试验)、品名表(示例)

三、关键技术更新与亮点(对比旧版)

新版标准紧扣“科学性、国际性、实用性”原则,重点强化以下核心要求:

1. 分类逻辑升级:从“经验判断”到“数据驱动”

  • 危险特性细化
    • 新增“环境危害”具体指标:如对水生生物的“急性毒性(96h LC50≤1mg/L)”“慢性毒性(NOEC≤0.1mg/L)”,明确海洋污染物分类标准;
    • 细化“健康危害”分级:急性毒性(经口/经皮/吸入)按LD50(半数致死量)划分为“剧毒(≤1mg/kg)”“高毒(1-50mg/kg)”“中等毒(50-500mg/kg)”“低毒(>500mg/kg)”;
    • 强化“物理危害”量化:爆炸品的“敏感度”(撞击感度、摩擦感度)、易燃液体的“闪点”(闭杯闪点≤60℃为易燃液体)、氧化剂的“氧化性”(与可燃物反应剧烈程度)均需通过标准试验验证。
  • 分类流程标准化要求危险货物分类需基于“试验数据+文献数据”,禁止“经验推断”。例如,对新化学物质需开展“UN推荐的12项试验”(如燃烧性、腐蚀性、毒性),并根据试验结果匹配类别项别。

2. 国际衔接强化:与TDG、GHS全面对标

  • 术语统一采用TDG 2023版最新术语(如“explosives”译为“爆炸品”,“gases”译为“气体”),与联合国《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》保持一致;
  • UN编号扩展新增2023年后联合国新增的UN编号(如UN 3549“锂电池组,含设备”),覆盖新型危险物质(如固态电池、氢燃料电池);
  • 包装类别对应包装类别(Ⅰ/Ⅱ/Ⅲ类)与TDG完全一致,例如易燃液体的包装类别由“闪点+初沸点”共同决定(Ⅰ类:闪点<-18℃且初沸点≤35℃;Ⅱ类:-18℃≤闪点<23℃且初沸点≤35℃;Ⅲ类:23℃≤闪点<60℃)。

3. 新兴物质覆盖:回应科技与产业需求

  • 纳米材料明确纳米颗粒(粒径≤100nm)的危险特性(如高反应活性、生物蓄积性),若其具有爆炸、易燃或毒性,需按对应类别分类(如纳米铝粉按“易燃固体”分类);
  • 生物制品基因编辑生物、病毒载体等需评估“感染性”“致病性”,按“感染性物质”(UN 2814/2900)分类;
  • 新能源材料
    • 锂电池(含储能电池):按“UN 3480(锂离子电池组)”“UN 3090(锂金属电池组)”分类,明确“损坏/缺陷电池”需按“UN 3481(安装在设备中的锂离子电池组)”特殊包装;
    • 氢气/天然气:高压气态氢(UN 1966)、液化天然气(UN 1972)的分类阈值调整为“压力≥200kPa(表压)”;
  • 新型化学品如全氟化合物(PFCs)、微塑料等,若具有持久性、生物蓄积性,按“环境危害”分类(UN 3077/3082)。

4. 包装与运输规则优化:支撑“便利化”与“安全”平衡

  • 例外数量(EQ)明确“例外数量包装”的危险货物范围(如少量易燃液体、毒性物质),允许使用简化包装(如小容量喷雾罐),但需标注“EQ”标识;
  • 有限数量(LQ)调整LQ阈值(如易燃固体LQ从“1kg”调整为“5kg”),允许符合条件的危险货物以“有限数量”运输(减少包装成本);
  • 混合包装允许“不相容危险货物”在同一包装内运输的条件(如氧化剂与还原剂需物理隔离),并标注“混合包装”警示。

5. 数字化管理支持:提升应用效率

  • 品名表结构化新增“电子品名表”附录,按“类别-项别-UN编号-中文名称-危险特性”分类排列,支持关键词检索(如输入“锂电池”快速定位UN 3480);
  • 数据接口开放鼓励企业将分类数据与“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”“危险货物运输监管平台”对接,实现“一键查询、智能比对”。

四、实施要点与注意事项

1. 生产/经营企业:精准分类,合规包装

  • 分类核查新物质投产前需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开展危险特性试验(如闪点、毒性测试),并根据结果匹配GB 6944类别项别;
  • 包装选择按“包装类别”选用符合GB 12463《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》的包装(如Ⅰ类包装需承受3m跌落试验无泄漏);
  • 标签标识在包装上标注“类别项别”“UN编号”“危险特性”(如“易燃”“腐蚀”),并附“安全数据单(SDS)”。

2. 运输企业:动态更新,强化培训

  • 运单管理运输单据需注明危险货物的“类别项别”“UN编号”“包装类别”,并与实际货物一致;
  • 应急准备针对不同类别危险货物制定专项应急预案(如爆炸品需远离火源,毒性物质需配备防毒面具);
  • 人员培训驾驶员、押运员需掌握“危险货物分类知识”“应急处置技能”,每年参加不少于24小时的复训。

3. 监管部门:严格执法,推动协同

  • 准入审核对新、改、扩建危险货物生产/储存项目,需核查其分类是否符合GB 6944,包装是否满足标准要求;
  • 监督抽查定期对运输环节开展“双随机”检查(如查验包装标识、测试应急设备),严惩“谎报瞒报”“违规包装”行为;
  • 标准宣贯通过培训、案例解读等方式,帮助企业理解新版标准的变化(如纳米材料分类、例外数量规则)。

五、总结

《GB 6944-2025》的发布,标志着我国危险货物分类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数据驱动、国际接轨”全面升级。

其核心是通过科学分类、精准管控,解决新兴物质分类难、国际规则衔接弱、包装运输不规范等问题,为保障公共安全、促进危险货物贸易便利化提供坚实技术支撑。

企业需重点关注新兴物质分类、包装规则调整及数字化管理要求,监管部门需强化标准宣贯与执法力度,共同推动危险货物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提升。

栏目导航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ALLEN

手机:18663863063

电话:0535-2109366

邮箱:allen.ding@dgexplore.com

地址: 展威国际